正因為自己不夠強大,所以才需要團隊。

Culture in team

帶一個球隊跟領導一個企業,其實很像,你相信嘛?

企業最講求的就是企業文化跟品牌形象,讓員工有歸屬感及榮譽感,就不用擔心他們會偷懶怠惰(當然其中也有很多制度跟細節。)帶球隊也是,原則、球隊文化,就是球隊的根,不會因為誰而改變。

建立品牌形象

這一年來,我請學長設計球隊隊徽,標明球隊隊訓,訂製熱身衣,喊球隊的隊呼,不外乎就是凝聚這隻球隊,建立這球隊的意象。

以及任何比賽都錄影,已方便檢討改進,還有製作Highlight,並在連勝時期做圖慶祝。

此外,還訂了一堆規矩,讓其他系聽到都傻眼。練球遲到罰體能、練球未請假缺席禁賽、比賽遲到禁賽等等....簡單告訴大家,別系可以讓你不練球上場,我們不行,抱歉。

這就是我們球隊,球員穿上球衣就是以球隊榮譽扛在肩上。

這點就不得不說馬刺,他們的球隊文化實在太遠近馳名了。 球隊未來基石Kawhi Leonard的頂新合約也是最佛心的, 市值1500萬的Danny Green一年也才拿1100萬, 球隊老大哥Duncan跟Ginobili也都拿超低薪。 也吸引了拓荒者王牌Aldridge及溜馬資深老將Daivd West的加盟。

雖然系隊沒法交易,但良好的球隊文化總是為系上的凝聚加分。

方向

就像上篇所說,在這學年開學前我已經跟隊長們討論想要一個球隊文化及體系,我和兩位前後任隊長及隊上資深學長組成了元老院,討論球隊的大小事,鉅細靡遺,並指出球隊要的方向(功用比較像是制服組)。

建立原則,賞罰分明,並在過程中不停的修正,逐漸找到共識一起前進。

其實元老院的功用也在於,一個人的想法有限,對於任何事情的判斷或是決定都有可能會偏執,眾人一起討論,慎重的考慮,以及保持彈性思考。我覺得這才是最困難的,有時太過嚴厲反而不近人情,必須找到平衡,讓每件事情都運轉在軌道上,當突發事件發生時仍要努力讓軌道不會覆滅,我想同理心及經驗的判斷是很重要的。

在過程中,我與每個球員的私人對話從不間斷,常常過一段時間就要跟每一個球員討論他們目前的狀況、以及我想要他們達到的狀態及方向,從王牌到板凳末端,甚至是一年級的學弟們,必須保持耐心不斷的關心他們、了解他們的想法。

就像Phill Jackson說的,這是一個部落,把他們每個人從”我比較厲害“轉變成”我們比較厲害“這樣的過程。

攻守體系整合

在I入學前,球隊的身高普遍偏矮,大多都是後衛,最高的是目前的隊長Yo,才180,從去年初就考慮讓這個球隊練習全場區域包夾及加強體能,要一直的跑動、跑動、跑動。

小陣容只能打快、快速反擊。

也好險在更前一年,球隊王牌J訓練了學弟們良好的個人對位能力,以及連結性強的區域防守,讓我接手時沒有那麼百廢待舉。

I的加入補足內線身高的不足,188的他運動能力又很優異,即使要執行全場區域包夾也能快速融入。

但全場區域包夾還是練了半年以上才真正的發揮功效,進而變成我們球隊的殺手鐧。

進攻端的部份,適才適任才是最重要的,誰擅長處理球、誰能打爛帳做苦工、掩護,誰空手走位優異,如何搭配,才像是個球隊。 (順道一提,我們球隊在我在學四年幾乎沒有一個基本的走位系統。)

1~5號每個位子都放上風格不同的兩人輪替,也不讓他們總是打滿一兩節,高速運轉就會過熱腦衝,讓他們保持巔峰的打個6~8分鐘,再休息,再上去好好發揮,也解決了體力不足的問題。

這很有趣,在全校各系隊中,只有我們系輪替用到10個人(剩下2個放奇兵,因此有時會用到10人以上)。

我們球隊在I加入後就是典型的一大四小,先發的大前鋒投射能力優異,正是現下典型的延伸四號,也解決了I在禁區進攻空間的問題。

外線的J跟CK三重威脅強,佈置45度發動攻勢破壞力大,其他人伺機跟進及輪轉,團隊球風就出來了。

也因此有次在被淘汰後練球的宵夜時光遇到別系的球員,當著我的面(他不知道我是教練)說:“你們的球風很好看,漂亮的傳導,完全是團隊籃球,看完你們比賽就成為你們球迷了!”,這些話有安慰不少當時被淘汰的我難過的情緒。回推到前段說的,這就是我們球隊品牌及文化。

未來方向

我很欣慰,這一年多的努力算是建立了根,但我的目標其實想要教會他們全場一對一的攻守,牛角系統、Floppy系統,一二三線的觀念、協防釘點、檔拆防守的選擇。在淘汰之後,便開始這部份的教導。

(教材全部都可以在Reckonbox上找到!)

期望他們在進攻端仍然保持無私的團隊球風,防守端有已經讓各系吃盡苦頭的區防對位及全場包夾外,又多一項全場一對一讓對手防不勝防,就像馬刺一樣,擁有成熟的攻守系統,可以應對各種球隊。

小筆記

這算是個人的一些看法,關於台灣籃壇的部份,SBL各隊對於球衣這方面實在沒什麼經營,今年看到富邦勇士算是比較好的,做出一個品牌的樣子,可惜他們季後賽的一些脫序行為又讓人退避三舍。其他球隊球衣上的企業Logo實在又多(又醜),即使SBL比賽門票賣不好,把球衣做起來收入還是很可觀牙牙牙~

君不見MJ跟AI多久都沒打球了,個人週邊商品還是賣到嚇嚇叫。去年亞錦賽的中華隊球衣跟Nike合作也做的相當漂亮,引起廣大球迷的討論及搶購,這樣不是很好嗎~~

還在執著球衣上面放企業Logo打廣告,不如把球衣做好看,要是台啤把林志傑球衣設計一番,一堆人都要搶著買了,更何況還有陳信安、蔡文誠、QD、陳盈駿等人....。

另一件事情就是系隊教練的專業化,這一年多來我其實有很多的願望就是想要有體能訓練師及物理治療師,幫助控管球員體能狀況,不然常常一個過度訓練或是受傷,整個賽季表現就慘了。

在過程中我也一直尋訪系上是否有志同道合的人,聘請為助理教練一起支撐這個球隊,曾有個一年級學妹懂籃球就被我邀請,可惜這對一年級來說實在有點太驚喜就沒能成事了。

也許一年之後我回國可以再努力看看這方面的,也許到時真的能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