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場上的指揮官,以及通常也是(我只說通常)隊上持球時間最多的球員,要控制球隊的攻守節奏,穩定球隊的風格,其運球的能力、傳球的能力都是需要高水準的,當然本身也要有些得分能力才行。大多都在外線周圍游移的位子。
心態方面則是需要冷靜及能判讀比賽的腦袋,還要擁有大心臟來面對關鍵時刻。
隨著時間推移,變化最大的位子我想就是控球後衛了,從早期的傳球第一的傳統型,開始經歷過巨艦主義:高控球、戰車型控球到現在外圍火力強大的攻擊型控球。在這個位子上的佼佼者誰也不讓誰,讓我們來一一回顧吧!
(由左到右為Rick Carlisle、John Stocktan、Jason Kidd、Chauncey Billups、Rajon Rondo)
從早期一直出現的類型,傳統控球即是那些永遠保持傳球第一的控球後衛,他們控制節奏,指揮若定,保持冷靜及擁有大心臟,並將球送到稍縱即逝的空擋,也能運用自身的運球能力製造機會,以及可怕的冷箭攻擊,但傳球的比例遠遠大於自己出手。
Magic與Brid的對決永遠是80年代球迷心中最愛的重頭戲,Magic運用自己的身高優勢將傳送球做的更輕鬆。 (順帶一提,灌籃高手中的牧紳一及對海南時的仙道都是同樣的類型。)
Payton在效力西雅圖超音速隊時在季後賽遇上當時天下無敵的公牛隊,payton個人的防守讓Jordan得分只在二十分左右,當然籃球是團隊運動,因此公牛對仍然擊敗了超音速。
蝴蝶般的運球、福至心靈的傳送,精準的投射,跑轟年代的太陽給了球迷無限美好的想像。
不消說,典型的正是上面兩位:Deron williams跟Chirs Paul,兩位同期的宿命對手,但前者已經在籃網隊載浮載沉,後者則是頂著天下第一控的光環繼續追逐自己人生的第ㄧ冠。
這類型的控球有更多的持球時間,球隊的攻擊體系軸心完全由他們發動,靠著他們的運球能力,或投或傳,或是切入禁區尋找機會,他們對抗性較佳,擅於利用身體空間製造機會。
可以常常看到這類型的控球拿下20、30分的比賽,隱隱代表著控球類型的轉變了。
很多人都說Parker是依靠馬刺體系才有這種成績,但其實parker如果離開馬刺,個人的數據會好看更多,但他個人對於馬刺的熱愛是不須多說的! 在巔峰期時速度快到海放各隊的法國小跑車,特點就是高速的切入及精準的急停跳投,但今年開始可以看到明顯的老化了。